当前位置:

组图|娄底:浸润陶龛血性 争做书香少年

红网时刻通讯员 吴新春 娄底报道

清晨,阳光普照、绿意盎然,陶龛书院广场上热闹非凡,国旗杆下整齐站立着100余名涟钢神墨书画学员,面对带队老师的考问,小朋友们齐声答道。随着国歌奏响,全场肃立、高唱国歌,一字一句铿将有力,一字一句深入人心,嘹亮的童声回响在书院上空。

近日,在10名老师的带领下,200余名书画学员分两批游学陶龛书院,升国旗、赏国画、学剪纸、看藏书、玩拔河······小朋友们在一系列活动中,触摸陶龛书院“血性”文化的脉搏,细细品味融合了浓厚乡土韵味的文化气息。

抚今追昔 一窥陶龛血性真谛

“今天我们是在哪里上课啊?”在陶龛书院公益大讲堂,面对老师的提问,由于都是低年级的小朋友,还不认识“龛”字,喊出了“陶”字便没有了下文。

“我们今天是在陶龛书院上课,这个字读‘kan’,记住了没有?”老师讲解生僻字后开始介绍书院的前世今生。

陶龛书院是在湘中民俗生态园的基础上,由娄星区万宝镇清江村古稀老人黄良生创办。书院耗尽黄良生毕生积蓄,前后建设近40年才有如今规模。现有6万余册藏书、近1000平米免费阅览室,设有颇具特色的书法碑廊、党建、道德文化长廊、陈曦明田野书法创作室、国学讲堂、安全文化墙等内容,浓浓“书香”飘荡在田间地头,惠及周边多个村镇的农民群众。

“陶龛书院传承了陶龛学校的血性精神,大家知道吗?陶龛学校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课堂上,老师不仅介绍了陶龛学校的历史,还用简单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血性”精神的内涵,教育小朋友们生长在这片充满“血性”的热土上,面对种种威胁,要用铮铮铁骨捍卫正义。

而后,小朋友们分为红黄蓝绿四个小组轮流参观了书院创始人黄良生的画展和拥有6万余册藏书的阅览室。在二楼展区墙上挂着30余幅黄良生的画作,虫鱼鸟兽纵横纸上,山水草木栩栩如生,均取材于农村田园生活,富有自然气息。当得知黄爷爷70岁高龄,农忙之余还热衷于学国画时,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将向黄爷爷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现场教学 一展剪纸艺术之美

“这个吹笛子的仙人是谁?”

“我知道,是吕洞宾。”

“不对,吹笛子的是韩湘子。”

……

在一幅八仙人像剪纸作品上,小朋友们议论纷纷,仔细辨认作品上的人物。

民间文艺源远流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闪烁着朴素的哲理光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群众性,尤其非遗剪纸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志。

当天,陶龛书院专门设置了红色剪纸展区,展出湖南省剪纸大师尹湘峰老师精心创作的50余幅红色剪纸作品,分为伟人风采、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十二生肖、八仙图等模块,系统呈现了红色主题文化与剪纸艺术的有机融合。

“用订书机订一下,是为了固定纸张,让它上下不走样。”在展区,尹湘峰被小朋友们团团围住,一边折纸展示剪纸艺术,一边讲解每个步骤的要领。

五分钟后,尹湘峰完成所有步骤,将剪纸缓缓打开,一朵八瓣花浮现眼前,引来小朋友们的阵阵掌声。

游学活动在拔河中落下帷幕,红黄蓝绿四个小组竞相PK,各方势均力敌、互不示弱,场面更是热闹非凡,只见小朋友们或咬牙切齿,或满脸通红,均是倾尽身体所藏之力,不敢有丝毫保留,在紧张刺激的力量拉锯战中为毫厘之争而奋力拼搏。

小朋友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书院,是什么打动了这群懵懂的孩子?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告诉我们,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是血性是创造是奉献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吴新春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19/11/11/619485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