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枝一叶总关情 真帮实扶结硕果——娄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第二轮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轶事

2018年3月,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派出以队长周汉清、队员余正熙、童旭勋为团队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新化县大熊山林场金龙工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帮扶两年来,该工作队履职尽责,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团结带领区支两委和全体金龙人民,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我们随意采撷了该工作队驻村期间飞溅的几朵小小浪花,均处处生动诠释了人大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抓住脱贫攻坚的“牛鼻子”

“金龙工区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后,我们深知工区发展的短板主要在于缺乏支柱性产业,工区集体经济薄弱,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时任工作队队长周汉清介绍,工区仅有光伏发电一个集体经济项目,规模小、收益低,村民自主产业也仅仅停留在猕猴桃种植、牛羊养殖等农产品初级阶段,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求一条富有金龙特色、市场前景广阔、投资风险较低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入户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工区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宜种植红薯,红薯产量高、淀粉足、品质好,亩产量能达到6000斤以上,农户种植的红薯除少量供人食用外,大部分都用来喂猪喂鸡,没有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周汉清说,工作队掌握这一情况后,紧扣2019年驻村帮扶“一巩固、二提升、三着力”工作思路,决定围绕红薯做文章,通过红薯深加工,发展红薯粉加工特色传统产业。

工作队的想法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常委会领导要求工作队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订方案,并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确保该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工作队、区支两委一班人牢记领导嘱托,严格按照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和要求,依法依规推进红薯粉厂创办事宜,筹资金、选厂址、抓建设、购设备,全程民主、公开、透明。

2019年12月9日,承载着金龙群众太多期盼和梦想的“扶贫车间”——熊峰食品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营。据了解,加工厂正常运营后,年产值近千万元,保守估计能解决30个贫困户就业,为每个贫困户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至少可以流转土地300亩,按照亩产6000斤、保底收购价0.55元/斤计算,每年能为工区群众增加红薯种植收入近100万元,为工区增加集体经济收益12万元以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明华在投产仪式上满怀激情地说:“红薯粉加工厂的正式投产,为金龙工区后续发展培育了一只会下蛋的母鸡!”

不获全胜,绝不下“火线”

“周队长,您在金龙扶贫这两年实在吃了不少亏,但我们是真心舍不得您回去呀!”3月24日,在市人大机关新老扶贫工作队交接仪式上,闻讯赶来的金龙老百姓,纷纷握着周队长的手,泪眼婆娑、依依不舍地与之道别。

2018年3月,周汉清克服年龄偏大、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等实际困难,主动请缨,向组织申请参加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后,他利用一个月时间走访完所有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悉心钻研脱贫攻坚政策业务,很快从驻村帮扶的“门外汉”变为精准扶贫的“行家里手”。

“像周队长这样为人随和、工作负责,对老百姓这么贴心的干部,真是顶呱呱!”贫困户张怡志深有感触地说。张怡志是金龙工区的养鸡大户,2018年年底,他散养的几百只跑山鸡出现滞销,周汉清心急如焚,立即联系人大代表和爱心人士,不顾天寒地冻、山高路远、个人安危,帮助破解销售难题。土鸡运到娄底后,周汉清和工区干部陈善新把几百只土鸡,一筐一筐从货车上搬下来,结果一不小心扭伤了腰部,在医院病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星期。出院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村里。

两年来,为了金龙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周汉清心无旁骛、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金龙,人瘦了十几斤,血糖飙升到了15.41,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可他却一心想着金龙,把金龙的脱贫攻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直强打精神,带病坚守岗位。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工区的宿舍里上呕下泻,浑身乏力,全身畏冷,盖了两床棉被还瑟瑟发抖。正在工区入户走访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肖有胜、彭增光劝他赶紧回娄底住院,他却一再坚持“我挺得住,我挺得住,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我绝不能回”。这股“不获全胜、不下火线”的倔强劲,令在场的领导、同志们无不动容,真正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扶贫队长的无私奉献与情怀担当。

爱的亏欠

“是时候发一条朋友圈了,一诺六斤,谢谢大家!”2019年1月14日,微信朋友圈里短短十八个字,记录着时任扶贫队员余正熙初为人父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殊不知这份喜悦的背后,更多的是承载着他对女儿、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愧疚。

“到金龙工作不到一个月时,我妻子告诉我她可能怀孕了,当时我兴奋得连续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时刻感受着做爸爸的喜悦,可冷静下来后,我又有些担忧,毕竟刚刚接受组织的安排,来到金龙驻村帮扶,工作才刚刚上手,扶贫的征途任重道远,但妻子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她怀孕在身能照顾好自己吗?我心里真是没底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余正熙依然心有余悸。

“你放心到村里干好工作吧,领导安排你去扶贫,是对你的信任和锤炼,你要好好把握这难得的机会,家里这点小小的困难,我能够克服!”妻子的理解支持,更加坚定了正熙干好本职工作的决心。

作为一名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有农村工作生活经历的扶贫干部,摆在正熙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如何和乡亲们有效地沟通交流。“初来乍到,确实感觉沟通有障碍,但时间久了,用心用情去和老百姓谈心说事,那种疏忽感就不存在了,慢慢地相处得更像亲人一般。”正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按照职责分工,他负责工区扶贫资金的监管、扶贫政策的落实以及驻村帮扶后勤保障等工作。在队长周汉清的带领下,余正熙把工区69户222名贫困群众应享受的扶贫政策分门别类制作清单,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落到实处,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享受到政策红利。他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监管好每一笔扶贫资金,并利用回娄底、到新化的时间,到有关部门勤汇报、多衔接,确保各类帮扶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为工区各项事业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9年1月12日,星期六,本是周末休息时间,同时也是余正熙妻子的预产期,但为了迎接省考核组的验收检查,正熙和工作队毅然返回工区,两天一晚连续加班,做好了迎检的所有准备工作。1月14日凌晨赶回到家中不久,活泼可爱的女儿就出生了,正熙开玩笑地说“我女儿真是我前世的情人,非要等到我回家才出生,让她爸爸第一个见到她!”

“爸爸,不要再去扶贫了”

“爸爸,不要再去扶贫了!”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五岁的孩子,多次在睡梦中呼唤爸爸的声音。小孩的爸爸是时任扶贫工作队员童旭勋,因驻村帮扶工作的需要,工作队员每个星期只有周末(如遇加班和值班时,会连续驻村二十天)才有时间匆匆赶回家中,来不及照顾家庭,又匆匆踏上了扶贫的征程。对于孩子来说,不奢求爸爸送她去上幼儿园、陪她去游乐场,能够定期见到爸爸,就是一种期盼,一份满足。

童旭勋的妻子是北方人,背井离乡来到娄底,在城区一所中学长期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两人育有一对聪明伶俐的双胞胎女儿。旭勋初去扶贫时,教学任务的繁重,抚育两个小孩的艰辛,让他妻子累得喘不过气来。“他去扶贫这两年,说我心里没有怨、没有气,那是假话,但每次一听他讲在村里受苦受累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绩时,我的怨气顿时消除了,我想我只有做好家里的事情,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心无旁骛地干好工作。”旭勋妻子无奈却又略显自豪地说。

两年的驻村帮扶,他们奉献付出太多,他们亏欠自己、家人太多,但他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了金龙人民节节攀高的幸福指数,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金龙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彩答卷,在金龙人民心目中矗立了一座共产党人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不朽丰碑。面对笔者的采访,他们异常坚定地回答:我们的辛苦付出,值!

来源:红网

作者:黄诚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20/08/31/826445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