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周伟华 李琴章 娄底报道
文明之风徐徐来,温暖祥和奏华章。近年来,双峰县杏子铺镇积极推行“以孝德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人人孝敬、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乡风文明在杏子铺镇大地上生根发芽,农村有了新风貌,农民有了新面貌, 一幅温馨感人的美丽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石塘塅村的黄木嫦,今年50岁,她先后照顾三个老人二十多年。2000年,公公因病瘫痪在床,婆婆身上长有肌瘤,子宫下垂, 走路都很困难,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儿女当时还在读书,照顾公公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黄木嫦肩上。洗衣服,喂饭,喂药,洗面,洗脚,甚至公公洗澡都是她操劳。
“木嫦,你比亲闺女还亲,不晓得上辈子我修了什么徳招了你这么好的儿媳。”公公常常感动得流泪。“我们是一家人,照顾您是应该的,我就是您的闺女。”黄木嫦对公公说。
到2010年公公过世,总算松了一口气的黄木嫦,又给自己找來麻烦事:丈夫的舅舅刘太平是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涟水村人, 今年80岁,五保老人,孤身在家,身体多病,高血压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等,生活难以自理。婆婆挂念舅舅,常常唉声叹气,暗自流泪。黄木嫦顿生怜悯之心,她主动向婆婆提出,要接舅舅来家养老,她来侍候舅舅,给舅舅养老送终。丈夫心庝她,心里很犹豫, 但黄木嫦坚决要把舅舅接过来。“舅舅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黃木嫦对丈夫说。 丈夫抚摸着黄木嫦微驼的后背, 动情地说:“你本來也腰痛, 现在要照顾妈妈和舅舅, 你会更累了。”
接舅舅来家已住十年了,吃饭穿衣看病,一切花费都是黄木嫦出钱。舅舅来她家的这些日子,政府发给舅舅的五保户补助,扶贫干部送来的慰问金等等,全是舅舅保管,黄木嫦从没有要过他一分钱。她知道舅舅喜欢吃炖鸡炖猪脚, 她就隔三岔五给舅舅做。 年纪大了, 身体有病,心情就会烦躁,就会莫名其发脾气,舅舅常常阴晴不定,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黄木嫦委屈得流泪,但她转过身去擦去眼泪,对舅舅装着笑脸。
从三十岁到五十岁,黄木嫦在这二十年里照顾了公公、婆婆、舅舅三位老人,她从俏媳妇也熬成了黄脸婆。现在她身体也有病,患有高血压、脊椎病、坐股神经痛,常年要熬药调养身子。现在她既要带孙子,又要照顾老人,但她仍坚持着,无怨无悔。
有人说她傻,她笑着回答:“我当傻子我快乐。”
水府庙村妇女朱跃南,在这十多年里,先后照顾三个家庭四位亲人。一个是瘫痪的婆婆, 一个是患病的哥哥,还抚育了两个侄子18年。
水府庙村朱跃南给婆婆盖被子。
孝德文化宣传栏。
床石村退休的原党支队书记杨圣坤,他也同时照顾着三个老人。一个是他的母亲,身患老年痴呆症,一个是80岁的邻居五保户朱德田,身体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一个是身患血管癌不能行走的65岁妇女朱伏连。在农忙时,杨圣坤还要给村上的六七个留守妇女犁田。
“我是共产党员,我要模范带头,乡风文明从我做起。”杨圣坤常常对人说。
杏子铺镇不仅孝德之风盛行,爱心捐赠也蔚然成风.
品端村9岁孤儿肖霞,水府庙村患癌病的前民办教师刘志阳,都是村民自发捐款一万多元,每年爱心人士结对帮扶捐款给贫困学生的超过100万,今年疫情袭来,大家捐款捐物支援抗疫,总金额超过150万元,仅县政协委员,五色米公司董亊长刘科良捐献的口罩防护服价值18万元。
这些孝德爱心之人,数不胜数,他们温暖着杏子人民,成为村民争相效仿的明星。
近年來, 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杏子铺镇人民逐渐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富裕起来的人们,要保持持久的奋斗精神和积极上进的思想状态,那就需要乡风文明来浸润。如何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成为杏子铺镇创建美丽乡村所面临的新问题。
杏子铺镇牢牢扭住乡风文明建设的“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根”, 以党建引领,倡导新风,扫黑除恶,匡扶正义。通过文化长廊, 乡土艺朮,评比奖励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各村建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志愿服务队,以“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好孝子”等好人评选、新乡贤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利用民间花鼓戏 、西乐队 、舞龙舞狮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手段,提升村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尚。
每到夜晚,村民在各村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引吭高歌,他们唱出生活的美好,他们舞出心中的喜悦。村民有了丰富的文化娱乐项目。品端村村主任曾小敏激动地说:“现在一到晚上,村民都到广场跳舞,有几百人,真热闹。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高,乡风文明自然也就改善了。”
杏子铺镇党委书记王景华说,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不断繁荣乡村文化,传承乡风文明,为杏子铺镇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筑起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周伟华 李琴章
编辑:刘丹艳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