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文化种子漫山野

5c6082a0-5767-4ea9-bd78-6b0b39de2247_副本.jpg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双岩村建立起百姓大舞台。

红网时刻通讯员 段凤婧 娄底报道

“快点过来,娄底艺术馆的老师来了!”

前不久的一天,一声略带兴奋的呐喊让地处涟源与安化交界的高山之巅的伏口镇双岩村顿时热闹起来,村里艺术团的姐妹们和文艺爱好者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涌向村文体广场。在娄底艺术馆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们或唱或跳,乐声、笑声如山间清泉,叮咚欢畅。

在娄底,这样的场面并不鲜见。今年以来,娄底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组织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走进山乡,走进农户,为父老乡亲带去文化,与草根文艺爱好者结对子交朋友,使文化的种子在广袤沃野迅速发芽、开花。

“我过去是麻将精,曾经3天3夜呆在麻将馆。”双岩村贫困户龚建军被扶贫队长从牌桌上硬拉着进入村里的女子农民艺术团,如今,军鼓、管乐、舞龙、舞蹈,她样样能参与。“不仅丰富了生活,远离了牌桌,每年还有两三千元的收入。”龚建军说。

双岩村是市文旅广体局驻点帮扶的贫困村,村里田少人多,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200多名妇女,大多数的业余爱好就是打牌。2016年3月,该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优势,帮助当地留守妇女组建了双岩村女子农民艺术团,并从市地域文化传承中心、市艺术馆等单位派出专业老师,分批次扎根村里教学,为村民提供花鼓戏、腰鼓、管弦乐、主持和舞蹈等专业辅导,还筹资20多万元为村里添置文化艺术设施设备。目前,双岩村女子农民艺术团已发展为拥有1支舞龙队、1支管乐队、2支军鼓队的群众艺术团,成员达6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明星艺术团”,演出应接不暇。

双岩村只是娄底市“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种”出来的成果之一。近年来,娄底市一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合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实现了贫困地区文化器材全覆盖。另一方面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积极推动市文化馆和专业剧团与县市区文化馆和文工团“结对子”,市、县两级文化馆、文工团与乡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结对子”,市地域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市艺术馆等专业院团和单位的业务骨干与村里的文艺爱好者“结对子”,帮扶他们兴建文体广场、新增文体活动器材、组建社会文艺团队、培育民间文艺骨干。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送戏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化旅游志愿者到全市贫困地区、偏远学校,开展戏曲、声乐、舞蹈、美术、书法、诵读等支教活动,在乡村播撒艺术的种子。

在红红火火的“种文化”过程中,精神的富足,让更多群众体会到幸福的滋味,也激起了文化创造与分享的无限热情。目前,85支新时代乡村业余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娄底的乡间地头,市文旅广体局通过结对帮扶、驻地指导、业务培训、展示展演等方式,不断提高宣传队的演出水平,有效地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舞春牛》《好收成》《紫鹊风情》《脱贫攻坚幸福路》《三代求学》等众多优秀原创文艺节目或取材于娄底历史文化,或寄情于自然山水,或写意于风土人情,既彰显着娄底人民蓬勃的文化活力,又诠释着娄底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位市民在看过他们的演出后感言:“很多人感叹农村文化的贫乏,而当看到这些无需涂脂抹粉就可以惊艳世人的淳朴面容,看到他们在农村火热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多姿多彩的草根文艺,我感到,真正的文化在农村。”

来源:红网

作者:段凤婧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20/10/13/84814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