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娄底新“高”

红网时刻通讯员 廖永华 娄底报道

近年来,娄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初步形成多业态全域旅游格局;钢铁新材、工程机械两大主导产业引领中部地区“材料谷”强势崛起;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22年跻身全省绩效考核第一方阵,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当前的娄底,生态环境“颜值”高、产业发展“硬度”高,干群同心“斗志”高,一幅高质量发展的锦绣湘中画卷正绽放出新时代的迷人光采。

图片2.jpg

正在创建娄底首个5A级景区的“梯田王国”紫鹊界。

全域旅游 美景如画——颜值高

娄底,地处湖南地理几何中心,因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氐星”在此交相辉映而得名。这里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大熊山、龙山2个国家森林公园,水府庙、龙湾、湄峰湖3个国家湿地公园……蔡和森纪念馆、李聚奎故居、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等红色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耕读文化源远流长,梅山文化独树一帜。有“南楚根脉、湖湘精魂”的梅山蚩尤,耕读传家的曾国藩、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湘学复兴大师邓显鹤、教育家成仿吾,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蔡和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娄底“人文如诗、美景如画”,是湖湘大地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在这如诗如画的娄底“底”色上,娄底人民坚持不懈地用汗水和智慧为她润色添彩。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出镜《我是家乡旅游推荐官》为娄底“代言”:娄底将通过“强规划、强品牌、强业态、强服务”着力打造公共和旅游服务平台、文艺创作平台、文旅会展平台、全民健身平台。重点培育“秦人梯田、国藩故里、世界锑都、水墨湄江、极品龙宫、文化水府、药王龙山、始祖大熊山”等旅游品牌,全面推动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娄底全域旅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2021年,接待旅游总人次3293.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双源村、油溪桥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下团村、洪山村、渠江源村等8地被列入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在景区务工就业、开办民宿、发展特色种养,走上了致富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微信图片_20220811134228.png

浙湘新材硅钢产品整装待发。

转型发展 材料装备 ——硬度高

娄底因钢铁而“生”、因钢铁而“兴”,也必将因钢铁而“强”。近年来,娄底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主导产业集群“成链结网”,发挥钢铁新材、工程机械两大主导产业的引擎作用,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推动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生态,重构制造业新优势。标杆企业华菱链钢建成智能生产车间10个、智能生产线42条,实现了“一键式”炼钢。三一重工建成亚洲最大24万平方米数字化液压油缸生产标准厂房,着力打造“中国液压件之都”。“两大产业”从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输出,从粗放型生产向高强钢、特种钢等市场进军,已建成亚洲规模领先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硅钢热轧基板生产基地。发展成效喜人、来势喜人,套用一句娄底话来形容,那就是“相当硬扎”。

2021年,娄底经开区浙湘高牌号硅钢项目投产,结束了湖南无“高端无取向硅钢”的历史。今年6月,总投资120亿元的冷轧硅钢产品生产线项目和总投资80亿元的先进磁性功能钢铁材料项目,相继入驻硅钢和硅钢配套产业园。娄底硅钢产业“航母”已然蓄势待发。当前,娄底“材料谷”拥有规模以上材料企业247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526亿元,今年1-6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5.41亿元,同比增长48.54%。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的引擎作用日益显现,“钢筋铁骨”的韧度和硬度,生动诠释了娄底人“吃得苦”“霸的蛮”湘军传统和坚韧自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微信图片_20220811134228.png

一抹志愿红,四处气象新。

同心合力 目标一致——斗志高

近年来,娄底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工地、基层网格等地方,建立6100多个党支部。通过联点帮扶、示范支部帮带、组织集中培训等方式,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治理效能。建立了9773个网格,19604个网格微信群,选配了9815名网格联络员。网格化管理通过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升级拓展服务功能,构建起直达每家每户的管理体系,实现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矛盾化解、政策宣传全覆盖,形成了“随时找到人”“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模式。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切实提高,从而激发出广大市民投身高质量发展的无限热情和高昂斗志,凝聚起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2020年11月20日,娄底市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当前全市已有63个志愿服务组织、600多个志愿服务站(岗)、2768个志愿服务团队、61万名注册志愿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01个。涌现出了国家级及省、市好人290名,14名中国好人、153名湖南好人。这一组组数字体现出来的,正是全市上下同心合力,目标一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昂热情和斗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的获得,绝非一时一事之功,是不可能依靠几个人、几个政府部门就能办到的,而是在娄底这片热土上工作、生活的每一个人,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真诚付出、无私奉献结成的硕果。全市上下同心同德,高昂的斗志和热情,必将掀起娄底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推动娄底高质量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来源:红网

作者:廖永华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22/08/16/1172647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