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组组宣传娄底的精品力作持续不断出现在央媒和省市媒体,这些鲜活、生动、精彩、走心的新闻报道扑面而来,有温度、力度、高度和深度,让我这位曾经的媒体人耳目一新,倍受鼓舞之后感慨良多。
正月初三,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锡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里,村民们过幸福年的喜人场景,这无疑是新闻里的“拳头产品”,这样主题重大、核心内涵的报道,反映了中央精准扶贫政策产生的良好效果。电视画面里新化县水车镇锡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里,村民们聚到一起舂糍粑。随着木杵有力地挥舞,糯米的香甜洋溢开来,彰显出村民脱贫奔小康路上的幸福。
而2018年湖南卫视的“新春走基层,直播奉嘎山”节目的连续推出也是“重头戏"。整个节目运用很接地气的电视手段,将浓郁地方特色的梅山文化呈现到观众面前,精彩纷呈、丰富多彩。让人感受到新化旅游的独特韵味,找寻到那种消失已久的年味。
《光明日报》正月初五的“独臂青年脱贫记“,通过双峰县沙塘乡白石村村民阳贤成在政府帮扶下,他身残志坚一举甩掉贫困帽的事迹,反映了“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行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用创新的手段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动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催生出了一批自主脱贫典型。
这一系列报道从领导重视、群众关注的题材入手,从小处着眼,服务大局,迅速跟进,积极布局构思策划,各媒体抽调精干人员深入采访,推出丰富多彩的系列报道,并形成了“拳头”效应,拓展出一片创新、开放的新视野、新空间。
这些报道上接中央的“天线”,下接“基层”地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聚焦新时代、新事物、新人物,特别是他们立足于历史根基、充满文化底气,采编人员精心策划,敏锐创新,充分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而用“文化+”报道的形式产生了高密度、立体化、全方位的强大声势,赢得了全国主流媒体的广泛共鸣,积极体现了党媒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精神的时下,“文化+”的报道方式形成一股强大冲击波,有力提升了娄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报道和采访活动,通过调用全媒体资源给力推进,在提升娄底发展凝聚力的同时,实质上进行了一次以人物为核心传播要素的城市营销探索,对娄底精神文明建设,对有效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媒体聚焦发展,宣传促力发展。脑中有方向、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敬畏,这些系列报道,在娄底今后发展的道路上必将产生深远意义,让我们用文思和彩笔编织锦绣华章,迎接娄底更加美好的明天。(娄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谢军/文 袁雅琴/编辑)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谢军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