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正全面推进,各地各单位强化各种举措,脱贫工作不断化解新问题,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近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新华网、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了娄底市“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身”的先进做法引发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笔者认为,娄底市的“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身”做法中有一点经验可以认真总结,那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让群众树立的“脱贫为荣”荣辱观,激化他们自己想脱贫、努力脱贫的内生动力。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娄底市正是牢牢抓住了这一脱贫攻坚工作的要领,一方面,结合“有事请找我”、“最具责任心领导干部”评选等活动,强化扶贫干部的责任意识,让扶贫干部真正“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干出样子”,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魄力,感染群众改变落后思想;另一方面,政府在经济上以“奖”代投,形成了良好的正向激励机制;再次,同时鼓励村民从“省”字入手,全力发展农业生产。多措并举,脱贫攻坚工作氛围逐渐浓厚,干群合力攻坚,效果就越来越明显。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俗话说,救穷不救懒,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做任何事情必须有主观能动性才会有动力,才会付诸行动,发挥创造力和潜能,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始终保持贫困户脱贫攻坚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因为,贫困户自己不想脱贫,你再怎么努力也脱不了贫。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显得非常重要。
激励村民树立“脱贫为荣”的荣辱观是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2016年开始,娄底市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行动,从整治环境风气入手,采取系列办法强力推进治懒、治惰、治脏、治赌、治愚工作。新化县油溪桥村原来是“有女莫嫁油溪桥,四季只喝西北风”的令人唏嘘不堪的村落,如今,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是尽职尽责的“保洁员”,全体村民还自发筹劳建设村里22公里小路硬化、人畜饮水、农网改造等工程,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里集体经济发展也来势喜人。这与当地党委政府抓住老百姓普遍“爱面子”的心态,鞭策贫困户奋发向上,营造“脱贫为荣”的风气也有很大关系。
树立“脱贫为荣”的荣辱观,源于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取向,而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群众来说,主要靠扶贫工作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村民查找贫困的根源,在村里树立勤劳致富的榜样,让他们看到、体验到富裕生活的美好,激励他们想先富的村民学习。
树立“脱贫为荣”的荣辱观,可以使脱贫工作事半功倍。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贫困户脱贫,但不能也不可能“大包大揽”。如果没有贫困户的自主脱贫意识不强,不想自力更生,扶贫工作队就是花再多的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随时可能返贫。要想方设法彻底改变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落后思想,想方设法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样才能让贫困户自己跟着干、抢着上,与扶贫干部一道,致力打赢脱贫战,有思想意识为根基,有勤劳创业的行动做保障,脱贫才真正有希望,脱了贫也不会返贫。(作者/易南辉)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易南辉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