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当地移民部门通过产业扶贫,增加村民的收入。图为村民兴高采烈的在水库捕鱼。
红网时刻娄底3月20日讯(通讯员 刘保民) 宽阔平整的海绵马路,整齐排列的移民安居楼,座座水库点缀乡间,宛如一幅美丽的乡村春日画卷……这是阳春三月笔者走进娄底市新化县琅塘镇晚坪村,看到的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的成果。对于很多娄底新化移民来说,“美丽家园”早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发生在身边的幸福生活。
新化是湖南最大的移民库区县,库区移民人口达23万多人, 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怎么让离别家园的库区移民安居乐业?这个重担落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身上,自2006年国家加大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把“建设库区、服务移民”作为工作宗旨,创新帮扶模式,多部门联动助力发展,集中全力推进库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移民宜居环境,挖掘乡村人文风俗,奏响了一曲全社会合力帮扶的交响乐。
“还是家里好,不出去打工了!”刚刚搬到新化移民安居楼的村民张友华喜笑颜开地说,在家既能照顾孩子,也可靠手艺挣钱。
美村庄 山水田园一幅画
新化县琅塘镇的晚坪村,是一个移民村,这里三面环水,滔滔资水绕村而下,有425户1953名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197人。短短几年,这里实现了华丽转身。
“这里环境好,住着舒服。”今年53岁的村民周翠英,正在村里的健身场所锻炼着身体,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住的移民安居楼设施齐全,水、电、气全部到位,还装上了宽带网络。
“之前住的地方,环境恶劣,房子是土砖房,容易潮湿,现在好多了。”周翠英说,以前一下雨,路就不好走,全是泥巴路,现在村里修了一条2.2公里的城市环保海绵环村道路,即使下雨天,穿上布鞋也不会湿鞋,很多镇上的人都来这里休闲散步。
“长期以来,我们晚坪村的出行难、增收难等问题突出。”村支书张怡会介绍,在政府和移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晚坪村抓住国家级龙湾湿地公园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着力建设风光旖旎的农村生态旅游观光园,村容村貌大为改善,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建设‘晚坪画卷’、‘花仙岛屿’、‘烟霞翠柳’等乡村景观,打造龙湾休闲旅游圣地,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观光。”
3月18日,今年60岁的新化移民段爱云在果园为杨梅树剪枝。据悉,新化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兴库”作为库区建设的主打战略,全县全年共指导培管杨梅5万余亩。
扶产业 村民家门口上班幸福感爆棚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避险搬迁,让特困移民有了新居,只是有了一个人居环境;只有脱贫致富,才能长久解困。
娄底新化采取发展特色移民产业、扶持移民就业创业等配套措施,确保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新化晚坪村的移民安置点,原来散居在山里的37户特困移民搬到了这,这里有山有水,环境优越,特困移民很快找到了致富门路。在新化移民部门的扶持下,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了500亩“百果园”、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培植绿化苗木花卉基地500亩。目前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580元。
“有女莫嫁向荣村”,这曾是新化县枫林街道办向荣村的尴尬处境。如今,这里通过当地移民部门扶持茶业开发,引进新化天鹏生态园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了老百姓发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64岁的蔡锡吾,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在生态园上班,年收入2万余元,彻底脱了贫。“没想到,我年纪这么大还能在村里挣到钱。”蔡老高兴的告诉记者。
“我们这里的茶叶,都销往到英国啦!”81年出生的蔡国辉更是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的茶园既为村民增了收,还带来了荣誉。“以前在外面打工,开支大,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家人。”
据了解,新化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兴库”作为库区建设的主打战略,大力推进杨梅、蜜桃、大水面开发、有机茶、蔬菜等产业发展。目前,已完成水果种植和提质改造水果6460亩,全年共指导培管杨梅5万亩,在新化的琅塘、荣华等地共开发蜜桃基地3000余亩,受益移民7000余人;提质改造茶叶600亩,新建和提质改造油茶3070亩,巩固大水面养鱼6万亩。建立和巩固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移民、基地、企业(合作社)、市场”利益的紧密联结,给移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17年,新化的库区产业年产值突破了18亿元大关。
新化县琅塘镇晚坪村整齐排列的移民安居楼。
重视民俗 留住了乡愁更是发展新动能
新化炉观镇月弓桥村是一个移民村,也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这里有斗牛传统,以前在农忙的季节,先辈们拉牛耕田后就会带牛到河边洗洗,让牛决斗,让农忙疲惫的村民观看,消除疲劳,并祈祷风调雨顺,粮食有丰收。
“这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农耕文化,不能让传统民俗流失了。”当地村支书袁仕雄为发扬斗牛文化传统,在新化移民局的扶持下,引进专业公司,投资2800余万打造湖南唯一一家可容纳万人斗牛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去年一场斗牛比赛就为村里带来了50万元的消费,村民通过卖红薯等农产品一天收入近万元。”
“这样的比赛非常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田里看斗牛的情景。”今年65岁的袁焕新告诉记者,一场斗牛让他回忆满满,留住了乡愁。
在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娄底新化注重把传统文化和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提升“美丽家园”的软实力来抓,在提炼传统民俗元素和打造提升特色上作文章。
新化炉观镇的月弓桥村通过大幅叙事性墙体文化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农耕文化;新化白溪镇的青荆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规范引领大家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农村群众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新化县枫林街道办接龙村宽敞的村级文化广场。
目前,新化县以移民乡村振兴为后扶工作的总抓手,以“五个振兴”为目标,构建库区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人力资本培训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建立健全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按照“突出重点、精准扶持、整村推进”的移民后扶工作新思路,集中后扶资金,撬动部门和社会资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移民美丽家园建设,3个省级重点试点移民村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年3月,通过公平竞选活动,新化选出12个村作为全省整村推进重点示范村,通过典型引领,整体拉动新化库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当前,我们以实施重点移民村整村推进工程为抓手,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增加移民收入为重点。”新化县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玉平介绍,新化将整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地方政府部门合力攻坚,由“漫灌式”扶持向“滴灌式”精准扶持转变,全面提升移民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构建规划引领布局美、融入发展产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健康文明风尚美的移民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一个富饶美丽幸福的新家园。(编辑/李梅花)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刘保民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