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3月27日讯(通讯员 颜学红)“新化县洋溪镇中全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琅塘镇新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500余亩水田,去年创纯收入70余万元。还为当地71个贫困户每家安排了1人到合作社做事,人均创收1万余元,多的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交流中,新化县农机局负责人侃侃而谈,心中的喜悦早已抚平烈日下、风雨里、泥水中、田间地头奔忙服务的艰辛。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新化农机部门积极为老百姓脱贫致富“修路架线”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老百姓走适度规模经营和节本增效之路
近几年,新化县农机部门在大力培育扶持农机大户发展的基础上,组织大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合作、机械化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合作社流转了大量闲置土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生产效率和机械利用率大幅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成本明显下降。采用机械化种植水稻,每亩增加纯收入300元以上。
目前,全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46家,其中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24家。这些合作社不仅带动了本社社员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而且还为周边的贫困农户安置了一批工作人员,带动他们脱贫。中全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两年就带动了26个贫困户脱贫。与此同时,农机合作社还通过开展代耕、代种、代管等多种方式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既解决了农户无牛、无劳、无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又增加了合作社的服务收入,实现了农机投资利益最大化。
采用高密度直播技术种植油菜,每亩植株数由过去的5000多增至2万多株,产量增加30%以上。
铺开田野,油菜飘香。
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品牌走创新增值之路
近两年,新化县农机部门大力推广油菜高密度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新技术的推广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老百姓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他们种植油菜的积极性。采用高密度直播技术种植油菜,每亩油菜种植株数由过去的5000多株增加到了2万多株,产量增加30%以上。再把油菜籽加工成菜油,每亩收成进一步增加,有的合作社种植油菜亩平纯收入达到900元左右。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推广,2017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3万亩,建立了6个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
油菜的大面积种植,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老百姓增加收入提供了更多的门路。新辉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每到周末,很多人到油菜基地看花,我的水果销售也带动起来了,草莓销售已经供不应求了。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满足游客的需要。”
水稻生产也走上了加工升值之路。一是把稻谷加工成大米自产自销,实现产品加工增值。二是把大米加工成水酒或糯米酒,价值成倍增加。有的还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品牌效益将不断彰显。石冲口镇星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自己种植200多亩糯谷生产蔡农窖糯米酒,同时还从其他合作社收购20万斤糯米,年产酒40万斤,仅此一项,总收入达800万元。
农机部门建立了技术服务队,随时为老百姓提供业务指导。
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架通脱贫致富“技术保障线”
为解决好老百姓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应用上的技术难题,新化县农机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携手同行,全力以赴为老百姓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一是举办业务培训班,传授新知识。近两年共举办油菜机械化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基层农机技术人员120人,油菜种植户、农机合作社技术骨干和机手450人。二是组织现场演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到现场观摩,2017年共举办了4次演示会,参观人数480人。三是建立了技术指导责任制,在核心示范区,县农机局和农业局都明确了一名分管业务的副局长负责技术指导。四是到现场开展技术服务。每到农忙季节,县农机局和农业部门都派人到现场去开展水稻育插秧和油菜直播技术服务,手把手的教。农机部门建立了技术服务队,随时为老百姓提供业务指导。遇到疑难问题,派专人到现场帮助解决。他们春天一身泥,夏天一身灰,中午在田埂上吃个盒饭,雨靴雨伞随身带,老百姓有求必应,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老百姓接通了脱贫致富“技术保障线”。(编辑/李响炮)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颜学红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