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娄底站 记者 袁雅琴
在娄底,有人行色匆匆不是为赶车,而是赶去老市委排队买包子。这家包子铺开在老市委院内的居民房内,包子铺毫不起眼,甚至还有点破旧。来这里买包子的人都很自觉,只要人多的时候便会自觉的排成一条长龙,等着包子出笼。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尝过空手而归的滋味。
每天天不亮,包子铺便开始忙碌了,六点半开门营业时,便有顾客在外等待。铺里的包子品种有很多,肉包、粉丝包、香干包、糖包……,时不时还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推出排骨包、青汁包、海鲜包。因为包子个大、皮薄、料足、味鲜,受到顾客的青睐,每天要卖出一万多个包子。
今年70多岁的刘奶奶是北方人,住在二大桥附近,她每周都会坐公交车跑到来这里买包子,一买便是100个,她说,她和家人都喜欢吃包子,这一家的包子干净卫生,味道也很不错。因为不想排队等待,过来买包子的人都会像刘奶奶一样,一次买足几天的量提着回家,放在冰箱里存着慢慢吃。每到节假日或是周末,包子铺的生意会更好,打包的人更多,很多人会多买一点带到外地给家人吃。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包子铺的老板居然是一对80后夫妻。妻子叫唐燕华,今年30岁,人称“包子西施”。“包子西施”唐燕华和老公聂国印经营这家包子铺已经有十多年,两人从当初对做包子一概不知到现在的面点“专家”,十年间,他们慢慢摸索和学习,把包子做得越来越好,成了远近知名的“包子大王”。
包子铺生意好,夫妻俩忙不过来,便请了人手过来帮忙。早上8点,记者赶到包子铺时,后厨早已经忙开了,六、七个师傅围着台面工作着,舀一勺满满的料,放入松软的面皮中,用手轻轻一抓、一捏……,一个个漂亮有型的包子便出来了。
聂国印对做包子的原材料要求很高,每天都亲自去中兴市场将最新鲜的猪肉和需要的配菜买回来,交给师傅们处理,他说只有亲自去买才放得下心,他家“长盛不衰”的顾客就是冲着他家包子馅的料好才来的。
蒸包子急不得,火候差那么一点都不行。有时,老太太赶了几里路过来排队,刚好轮到她时包子却卖完。常有这样的事发生,这也是“包子夫妻”最难过的事,夫妻一合计,一台10多万的全自动蒸包子仪器买回了家。有人说,“聂国印,你是不是傻啊,卖个包子能挣几个钱,买台这么贵的机器回来。”聂国印不予置否。
在“包子西施”唐燕华的眼中,老公聂国印是一个好学且有想法的上进青年,为了做好一件事,不管不顾的付出,他每年都要去外地学习先进的面点技术,并将新的理念运用到包子铺中,用他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老市委的包子”会开分店吗?这对80后夫妻眨眼一笑,似乎就是回答。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袁雅琴 李梅花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