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6月29日讯(通讯员 陈容 易通)6月25日,娄星区法院成功调解因一项纠纷引起的六起劳务合同案件,涉及标的21万余元,成功化解了各方当事人间的矛盾纠纷,真正让各方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胡某等人在某工地上从事挖机、混凝土等工作,但未签订书面的协议。该项目系建筑公司A中标之后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劳务公司B,而劳务公司B承包的劳务作业的实际承包人C为刘某等人。胡某等人在该工地做工后,未及时获得支付款项,虽然多次找公司及劳动部门反映情况,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无奈之下,胡某等人将建筑公司A、劳务公司B及实际承包人C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人仔细查阅卷宗,发现案件较为复杂,若是进行诉讼程序,时间长、成本高,不利于纠纷解决,调解或许是最佳选择。然而,因当事人众多,被告之间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不断推诿责任,调解似乎无望。
果然,案件如期开庭审理之时,双方就对劳务费用、责任主体、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等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建筑公司A认为其不是合同相对人,劳务公司B不认可劳务作业内容属合同约定内容,实际承包人C不承认自己承包人的身份,被告方均表示不愿意承担责任。庭后,承办法官轮番与各个被告方讲情叙理,勉励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尽到其应有义务。
经过法官耐心诚恳地交流,实际承包人C终于说出了未支付劳务费的真正原因——建筑公司A未按时支付工程款,于是,法官又找到建筑公司进行协商,建筑公司表示发包方要到年底才支付一笔工程款。知晓了这个情况,法官立即与原告沟通,原告表示愿意在付款时间方面做出让步。最后,原、被告在法院的组织下签订了调解协议。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批案件在法官耐心细致地调解下,成功抽丝剥茧,解开多年郁结,达成一致意见,妥善化解了各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既保护了工人的合法权益,减少诉讼成本,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的压力,体现了法治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 陈容 易通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