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邹文辉: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面临的主要形势和重要实践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紧围绕唱好突围、攻坚、跨越“三部曲”,实现“三融三创三增”,深入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展现娄底担当、贡献娄底力量。

以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为统揽,推动娄底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娄底而言,不管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围绕“材料谷”这个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方向,加快做强做大钢铁新材、锑、钛、电子陶瓷、耐火材料等材料产业,为全国、全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济循环畅通提供强有力的材料支撑,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作出更多娄底贡献。一要持续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只有把钢铁新材这个主导产业做强了,才能更好舞活龙头,强化带动作用,实现协同发展,中部地区“材料谷”也才会名副其实。要深入研究、用好用活、有效落实省政府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中多谋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多淘几份“含金量”“含新量”。要支持涟钢、VAMA、冷钢等龙头企业持续做好技改转型,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扩大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积极抢抓硅钢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推进涟钢电磁材料、宏旺新材、金磁新材、浙湘新材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要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二要加快推动集聚集群发展。立足已聚集430家规上材料企业基础,高高举起“材料谷”这面产业大旗,充分发挥涟钢、三一、VAMA、宏旺、五江等“链主”企业的带动、引领、聚集、吸附效应,延链发展壮大工程机械、农机制造、装配式建筑等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娄商返娄、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链商招商力度,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形成“板块经济”,实现“谷”内企业强配套、降成本、促融合、防风险,加快打造“乔、灌、草”产业生态。同时,要强化市域统筹,以钢铁新材为主线,推动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产业特色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相互配合、融合发展的格局。三要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锚定建设全国营商环境优秀城市目标,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增效攻坚行动,以为企业优服务、降成本、增活力、强保障为路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公铁水空立体交通建设,构建土地、用工和水电油气保障体系,打造产业链体系内研发平台等一些公共平台和生产服务平台,切实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物流成本、要素成本、生产成本,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活力,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供给和需求的有机结合点就是经济的增长点,如果我们抓住了、做好了,既能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又能扩大当期需求,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还会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一要全面激活和促进消费。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对接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促消费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支持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实现恢复性发展。要顺应群众消费升级趋势,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支持开展体育赛事、展会活动,积极发展商贸物流、夜市经济、首店经济、体验经济、直播电商等,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全面推进城乡客货邮一体化建设,畅通城乡流通渠道,更好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快递业务到村,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二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开展抓项目扩投资集中攻坚行动,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领域、专项债券支持重点方面,谋划策划规划一批政策化、市场化、产业化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建设“两个前期”“两个准备”,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动呼南高铁益娄段、涟水复航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落地,形成有效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政策激励作用,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提升投资效益,有效保障项目建设自平衡,避免无效、低效投资和重复建设,守住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底线。三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当前市场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变化,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着力突破钢铁、锑等工业产品以及服务消费产品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通过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集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把创新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紧密结合全市产业发展需要,强化目标导向,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出题人、主答题人和阅卷人的地位,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二是要抓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发展需要,聚焦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健全“揭榜挂帅”机制,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以替代进口为方向的高端品种研发,解决“卡脖子”问题,全面提升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引导资金作用,积极引进孵化型企业和大科学装置,建设科创公共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行业单项冠军企业。三是要推动产业链人才链融合聚变。加快推进人才集团、“人才超市”建设,突出引才育才的“精准度”,聚焦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发挥好政府部门在企业创新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之间的居间撮合作用,对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及团队采取“一事一议”“即来即议”,做到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什么人才、就优先集聚什么人才。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推动职业技术学校与本土企业共商人才培养方向,推进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实施技术入股分红,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要坚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促进市域内相互协同、融合发展。一是要统筹好“内”与“外”。就是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度对接融入“强省会”战略,加强与湖南自贸区联动发展,切实在留住优质存量、做大本地增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源要素流入娄底、集聚娄底,助力发展。要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湘博会等平台,以湘粤非铁海联运为重点,采取“冠名+接续”的模式对接长沙中欧班列和怀化东盟班列,推动我市先进钢铁材料、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等优势产品“走出去”,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二是要统筹好“城”与“乡”。以“两江四岸”建设为统领,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建设品质,推动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攻坚行动,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市、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促进人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流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着力抓好县城这个连接点,做好“特色+坚持”文章,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积极推动“五好”园区建设,积极促进产业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实现以工补农、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

统筹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一是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全面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切实把维护国家安全贯彻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二是要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盯房地产、金融、政府性债务等重点领域,着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严格落实“隐患即事故”要求,常态化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完善处置预案,提高应对极端情况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抓好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落实落细,紧紧盯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要深化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系统治理新格局,压紧压实基层工作责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全面推进“党建带家建”,发挥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与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法治观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切实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市域、城乡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更高水平法治娄底建设。(作者系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

来源: 红网

作者:邹文辉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646746/61/1238299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