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付一舟 娄底报道
金秋九月 ,叠翠流金。漫步娄星区石井镇朝阳村老邓家屋场,满眼都是生机,移步皆是风景。错落有致的房屋,整洁清新的环境,鸟语花香,微风吹来,令人陶醉。
老邓家屋场一角。
美妆:人居环境靓颜值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亮色。
“每个人把自己房前屋后卫生打扫干净,把垃圾及时分类处理,整个院落也干净了。”“我觉得鸡鸭要圈养起来。”“搞好卫生是大家的事,我们要互相监督……”
为加快提升人居环境颜值,老邓家屋场召开屋场会,党小组、理事会成员和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谈心,共同为环境整治出主意、想办法。屋场党小组、理事会成员表态带头示范,村民表示积极参与。
“多点耐心、多点细心,我们带头干在前面,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屋场党小组组长,颜清光带头让出家门前的田地,用来建设屋场广场。
榜样带动有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屋场的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老邓家屋场结合具体实际和群众意愿,就地取材,杜绝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挖掘人文底蕴,做到了“各美其美”。
崭新的健身器材。
“现在,每个家庭的卫生状况都大为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喜人的改变。”指着家里门口的改变,村民颜连兵高兴地说道。
如今,老邓家屋场“颜值”飙升,村民干事创业的心劲也就更足了。“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生活都有了精气神。”村民曾和艺一语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壮骨:特色产业强支撑
人心齐了,村里环境变好了,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厚实集体经济?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村,朝阳村还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做强集体经济。”朝阳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艳感慨道。
通过多次召开屋场会,充分听取村民对村级产业发展的意见,集思广益,并组织人员到安化、武汉等地考察产业项目,最终确定了种植黄精和蔬菜的产业发展路径。
敲定思路,说干就干。通过投票,屋场把20年前承包给村民的林地收回来,并流转土地近30亩,建设了一个近2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种下了近50亩的黄精。新建的蔬菜基地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多元;三年后,黄精丰收时,预计可增收近50万元。
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的就业。
“我们60多岁了,到村里做事可以赚点钱,又可以照顾家里。”现年62岁的颜桂南在蔬菜基地务工,每年可增收近3万元。
铸魂:文明新风扑面来
外塑乡村美,内铸乡村魂。
“过去,村民办婚丧宴席讲究‘排场’,大办宴席,铺张浪费情况较为严重。”为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老邓家屋场收集民意,出台了村规,以红白理事会为依托,常态化开展治理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规定白事3到5天,最多不超过5天,党员干部带头遵守。
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
为让文明公约“入脑入心”,老邓家屋场“量体裁衣”,“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在人口密集区、交通道口、文化广场等地,绘制移风易俗、家风美德、婚育新风、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等文化墙,一墙一风景,每幅图案生动逼真,让群众由“被动看”转变为“主动学”。
“把村规民约编成15条顺口溜,朗朗上口,村民记得住,做得了!现在大家的人情往来负担小了很多。”吴艳艳说道。
为确保制度落地,老邓家屋场还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建立“一户一档”农户文明积分制度,让家庭积分与荣誉奖惩挂钩。在继承良好家风方面,获得“文明家庭”“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的,给予加分。不赡养老人、在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给予扣分。年终发布积分“红黑榜”,兑现奖励,让积分成为村民弘扬文明新风的新载体,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生机活力。
“去年,村里出台了文明家庭积分榜,我也想争个优秀,主动参加各种活动,今年已经累计积分100分,争取评上特星级文明家庭。”村里的文明家庭名单公布在即,村民颜欣红感到十分高兴。
“有了这个积分榜,大家更有动力,你追我赶,以后争取越做越好。”村民严国良获得95分积分,荣登文明家庭榜。
田畴沃野满目新。如今的老邓家屋场,产业强、治理优、环境美,托起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就了“诗和远方”的新画卷。
来源: 红网
作者:付一舟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