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曾丹 娄底报道
浩渺的太空,美丽而神秘。航天技术顶尖,普通人遥不可及。
成立7年,天仪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长沙走向省外,如今已在四川、北京、卢森堡设立分公司,先后17次执行太空任务,发射28颗卫星,其中包括3颗SAR(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要知道,全球有一大半的国家还没能拥有一颗SAR卫星。
星光不负追梦人。天仪研究院董事长、“80后”娄底小伙杨峰的成功,源于其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更源于这个伟大时代。
梦想照进现实,他领跑中国民营航天
自古至今,娄底这方由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的土地,一直被人文的璀璨星河所眷顾。生于斯、长于斯的杨峰,“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造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2003年,杨峰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之后在加拿大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最初从事的是能源行业,与航天无关。”杨峰告诉笔者,那时的他心怀航天梦,却没想过会在航天领域创业,“过去,卫星按军品管理,所以在当时看来太难了。”
2014年11月,我国首个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出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星研制、发射、运营等整个产业链———任何取得资质的公司都可以造卫星、申请发射去太空。
“第一次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2015年,杨峰开始积极筹备公司,到北京、深圳、杭州等地考察。2016年1月,天仪研究院在长沙高新区正式成立。也是这一年,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潇湘一号”。这是中国第一颗由纯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科学实验卫星。2019年6月5日,“潇湘一号04星”(又称“娄星号”)等7颗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从此,星城娄底“星”味更足,杨峰领导的天仪研究院也在“商业卫星领域”打开了新局面。
2019年,天仪研究院完成了第二代标准化平台的技术研发及验证工作,做到了一年批量生产10颗小卫星,这也是中国商业航天首次实现批量化生产。如今天仪研究院已建立6000平方米的卫星研发场地,其“卫星工厂”可实现年产50颗立方星和年产10颗500公斤级平板可折叠卫星。不论是发射数量还是服务能力,天仪研究院都领跑中国民营航天。
勇毅前行逐梦,SAR卫星将“形成全球领先能力”
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婪山腰的风景。
2020年初,天仪研究院开始主攻SAR(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的研发。普通光学卫星的“眼睛”会被云层阻挡,而雷达遥感卫星不受天气影响,在灾害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地面图像。
2020年底,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商业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海丝一号”,填补了中国商业SAR遥感卫星的空白。这也意味着天仪研究院正式实现了从小卫星批量制造工厂向商业SAR遥感卫星数据运营服务商的跨越。
在汤加火山爆发后,“海丝一号”连续两晚获取灾后影像;在印尼地震灾害发生后,“海丝一号”也提交了全球第一张卫星图像;在今年“杜苏芮”台风事件中,“海丝一号”等3颗在轨SAR卫星第一时间对重点区域进行观测,及时获取遥感影像……这些SAR卫星遥感数据的支持,为应急救灾和灾后恢复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让天仪研究院在行业内声名鹊起。
去年,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其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与“海丝一号”相比,“巢湖一号”进一步优化了卫星平台和雷达载荷设计,使得卫星在成像幅宽、分辨率、最大成像时长、数据传输、轨控等核心能力上均有了显著提升,并增加了区域多点目标的连续成像能力、精密定轨能力及在轨AI处理功能。
“全世界拥有超过2颗SAR卫星的国家最多只有15个,而我公司就拥有3颗。”杨峰告诉笔者,按照计划,未来天仪研究院将发射120颗SAR卫星,“形成全球领先能力”。
播散“航天梦”种子,让星星“更接地气”
让卫星触手可及,是杨峰创业的初衷。
“未来要让大家用卫星就像现在用电一样便捷、便宜。”杨峰说,一边发射卫星,一边联接成网,将来可做更多、更复杂的应用。
杨峰对未来的构想中,将由卫星连接地面所有的一切。航天人称之为“天联网”。他认为,“天联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全球无死角不断网的窄带和通信,身处海洋或天空都能上网打电话;通过各种遥感卫星获取地球相关数据,应急事件发生时,比如地震发生或船只海上相撞,可以由卫星来指导应急救援;厘米级精度导航网络的应用,比如无人机可以把货物直接快递到桌上来。
伴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杨峰一方面努力把天上的星星打造得“更接地气”;另一方面,在全民媒体时代,积极在社交媒体上打造自己的IP。截至今年10月底,他的短视频账号已发布332个与航天相关的作品,话题从中国空间站到“问天”实验舱发射,再到航天创业等,粉丝量已逾21.9万,获赞168万。
“其实,航天有非常多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分享,不仅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科普、分享航天知识是杨峰“玩”视频账号的最初想法。因为在他看来,航天是大国、强国必备的,而要想航天强,教育是关键。“过去大家对航天知识的获取渠道太单一,我就想借短视频做些有价值的事情。”杨峰说。
10月23日,京津冀地区湘商代表座谈会上,杨峰表示,要将企业建设成为全球研发能力的排头兵,为家乡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青春之力。如今,由娄星区政府与天仪研究院合作研制的“娄星号”已与天仪研究院发射的其他遥感卫星组网运行,为娄底、湖南乃至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林业、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遥感数据。接下来,天仪研究院还将与娄星区深度合作,共建商业航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微小卫星零部件研制、卫星遥测遥控和人才培养等业务。
来源:红网
作者:曾丹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