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好人·每周一星 | 为还“爱心债” 双峰七旬老人默默捐款17年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徐玲莉 罗子依 娄底报道

“我这是在还债,还‘爱心债’”,这是王楚松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让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王楚松,男,出生于1951年11月,现年72岁,是双峰县梓门桥镇新犀村村民。

寒冬时节,王楚松身穿一件军绿色的薄外套,衣领和袖口都已经磨损破旧。“他只给自己留了吃饭的钱,其余的钱全部捐出去了。”谈起王楚松,二侄女王华说道。就是这个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且长年患有风湿等疾病的孱弱老人。17年来,自己生活省吃俭用,却无私捐出善款3万余元帮助其他困难群众和贫困家庭。

家庭变故,独自扛起照顾三个侄女的生活重担

王楚松早年失去父母,有4个姐姐和1个弟弟。弟弟结婚后,生有3个女儿。不幸的是,1991年,弟媳意外去世;三年后,弟弟也因患肝癌离世。当时,3个侄女都很年幼,最大的只有9岁,最小的仅3岁多。于是,尚未结婚的王楚松毅然挑起了抚养3个侄女的重任。

王楚松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除了耕作4亩多田土,承包鱼塘、喂猪,他还打零工,拖过板车,挑过红砖,下过煤窑,做过藕煤……艰难而认真地挣着每一分钱。

可即便如此努力,家里始终入不敷出,一家人生活非常困窘。

说起小时候的事,二侄女王华眼里含着泪水:“我们自幼失去父母,是伯父一手把我们带大的。伯父除了没生我们,其他都是他给的,他比亲生父母还亲。我们唯有好好听他的话,尽可能地照顾好他,否则是无法报答他的大恩大德的。”

1997年,12岁的王敏升入初中,学杂费成了王楚松最头疼的问题。这时,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好心人资助了400元,王敏如愿进入了初中。紧接着,王华也读初中了。双峰县蚊子山收费站工作人员资助1120元,作为王华初中3年的部分学费。看到王华家里实在太困难了,王华的班主任发动学生捐款235元为她应急。

好心人的赞助使3个孩子顺利完成学业,王楚松一家感激不尽。他把每一笔爱心款都记在账上,记在心里。等到侄女们长大成人,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时王楚松就考虑偿还“爱心债”了。

他经常对3个侄女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好心人的这笔‘爱心债’,我们一定要还!”

微信图片_20240104103524.jpg

能亲自送过去的爱心款,王楚松会直接送过去,远一点的就通过邮局寄。摄/吴勇波

归还“爱心债”,坚持捐资助困17载

王楚松首先是还清兄弟俩建房和为弟弟治病借的钱。他找出记债的账本,一笔一笔归还。王楚松发现弟弟几年前曾借过王佑喜45元钱,但王已离世,他便找到其儿子王涛宁,要还给他500元钱。王涛宁死活不肯收,王楚松霸蛮要他收下。“借一还十,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还钱的!”王涛宁感动地说。

王楚松决定传递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赞助同样有困难的人。他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非常低调,尽量不让太多人知道,有的钱款是通过邮局寄,近一点的直接送过去。

2006年,王楚松从报纸上获悉涟源市白马镇一个姓杨的骨结核病人,治疗长达3年,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行走不方便。“这比我当年的情况还要苦啊!我一定要帮帮这个不幸的人!”于是,王楚松把侄女给他过年的2000元钱寄给了杨某。

2015年8月,双峰县梓门桥镇南山坝村的彭某因小孩患病,无钱医治,王楚松得知后马上揣上2000元钱,顶着烈日前往南山村。时值中午,骄阳似火,不到10里的山路让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汗流浃背,步履艰难。好不容易走到南山坝,那里正在修拦河大坝,他只好打电话约彭某过坝来取。双方在河边完成交接时,彭某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邻居眼里,王楚松是个好人。“他自家贫困,却赞助了那么多人,也从不跟别人讲,连我们都不知道。”村民彭正来对记者说。

“2007年11月,荷叶镇贺银辉1000元;2012年5月,印塘贺聪枚1000元;2008年1月,涟源市王力升500元……”据粗略统计,从2006年至今,王楚松共捐款3万元之多。王楚松的善心之举,汇聚成一道道爱心之光;他的不图回报,彰显着这位平凡朴实的老人那份感恩之心、大爱之情。

微信图片_20240104103529.jpg

王楚松自家田里种的蔬菜,收成时总会送些给周围的邻居。摄/吴勇波

热心公益,乐观豁达面对人生

王楚松生活一直不宽裕,他省吃俭用,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荤菜,平时的主菜就是蔬菜。房子里唯一值钱的电器就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和一台电风扇。居住的老房子也因年代久远出现屋顶漏水现象,为了省钱,王楚松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自己爬上房顶维修。有一次他上房顶捡瓦片,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腰部,几个月后才痊愈。他自己穿着非常朴素,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身体也不好,经常头疼头晕,风湿性关节炎也经常发作。

生活的磨难,没有摧垮王楚松老人的信念,他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诚信”真谛,也将诚信的火种散播开来。在他的影响下,三个侄女以伯父为榜样,独立自强,乐于助人。二侄女王华说:“每次遇到捐款我都会在能力范围内多捐些钱,平时也会给有需要的老人送些日用品,周围人有困难,我们也会去帮忙。”

王楚松虽然生活清苦,却从来不向政府伸手,从不向政府提要求,反而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2006年9月,村里硬化村级公路,号召每位村民筹资100元。王楚松是五保户又有2个读书的侄女,村里不要他交,他却硬是捐出2000元;2020年爱心基金为王楚松送去1000元,他又将1000元慰问金捐给了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据该镇干部介绍,王楚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从不提入低保或贫困户的事。2007年,还是他和村里干部主动为王楚松申请办理的低保,60岁后才按政策享受五保待遇。

还“爱心债”、捐善款,在王楚松的心里只是自己恪守人生之义和为人之道的应有之举,但在大家心中,不畏生活艰难、恪守承诺,却是当下全社会需要学习和弘扬的诚信大义之举。也许生活上,王楚松很清贫,但他却拥有着“诚信”这一人生最大最宝贵财富。

来源: 红网

作者:徐玲莉 罗 子依

编辑:罗子依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646756/74/1340482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