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 推动娄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图文实录

微信图片_20251105193317_85_21.jpg

11月5日上午10点,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推动娄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介绍娄底“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娄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学龙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现场实录如下:

图片 3.png

娄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学龙。

发布词: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期间娄底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娄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十四五”以来,我们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省委“六个新担当新作为”工作要求,持续“走出去、争项目、拼经济”,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娄底新答卷。

一、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十四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双提升。经济总量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呈现出稳中有进态势。人均GDP由2020年的4.3万元提高至2024年的5.7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升0.9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省第2位。工业企业实力稳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一千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四年累计增长31.5%。制造业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7.2%。

二、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自2022年将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确立为全市“一号工程”以来,娄底已在这一战略高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产业集聚,规模凸显。截至目前,全市集聚“材料谷”规上企业521家,预计2025年实现营收2000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营收的80%以上。目前,我市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锑品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强钢、汽车板、电工钢、液压油缸、压路机、紧固件生产基地,产业底座越来越坚实雄厚。二是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以湖南华菱涟钢为龙头,优化产业结构,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向传统产业升级提质、新兴产业并驾发展转变。建设涟钢冷轧硅钢、三一百亿油缸、VAMA一期及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钢铁新材产业链集聚企业111家,年营收达1285.52亿元。三是链条延伸,能级跃升。推动硅钢产业从无到有,主导产品成功从粗钢、螺纹钢向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等“三钢”方向延伸,已实现年产450万吨硅钢基板、200万吨汽车用钢、100万吨高强钢产能,特种钢产量占比突破70.5%。目前,全市硅钢产能已占全国16%,娄底已崛起为中部第一、湖南唯一、全国第四的硅钢生产城市。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组建高质量发展指挥部、项目谋划推进专班、“三电”产业专班,系统推进两个“500”工程,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材料谷”产业项目“500工程”方面,湖南宏旺、爱派尔智能制造、浙湘新材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坚持用“笨办法”、下“苦功夫”抓招商,立足“三钢”引育“三电一钛”产业,累计签约“三电”项目140个、钛材料项目21个,这些产业项目的落地,将为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注入持久动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00工程”方面,总投资73.75亿元的梅山灌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条新高速公路纳入省级规划,桥头河通用机场正式投运,涟水复航、民用机场、高铁等项目稳步推进,“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成型,区域发展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四、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高水平开放体系。一是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推出568项改革,主动争取、积极承接4项省委重点改革试点事项,深入谋划、推动实施40项重点改革事项。在全省市州率先制定实施改革评估备案制度,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园区体制、国资国企、投融资、要素市场化等关键改革实现突破。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锚定打造中部地区“投资优选地”目标,创建“找得到人、听得懂话、办得了事”营商环境品牌,上线全省首个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出台降成本“十九条”,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至14.2%,工商业企业气价累计下调0.815元/m³,非居民用水10%的份额按居民价格收取。43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纳入国家白名单,获批数居全省第一。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提升。积极组织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欧洽周等活动,共引进外资1.9亿美元。开通湘粤非铁海联运、娄底—怀化—中老班列。搭建先进制造新材料博览会平台,推动“娄品出海”,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235亿元。精心服务外资企业,华安钢宝利三期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9个月,打造了中外合作的样板工程。

五、民生福祉取得新提升。五年来,我市坚持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着力点,在承接省定民生实事的基础上,每年实施十件市级重点民生实事,让美好生活更加可感可及。民生支出年均占比约75%。一是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帮扶超过3.23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连续两年获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好”等次。2024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368.02万亩、总产量158.81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0.7%、1.8%,获2021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2023年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二是民生保障稳步增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2万元提高至2024年的2.8万元。就业形势稳定,教育更加公平,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一老一小”方面,新改扩建中小学130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4341个。打造“近悦远来”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246处,养老服务总床位达31988张,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就近就便获得照顾。养老服务工作获2022年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务实办好娄底旅发大会、“娄超”、马拉松等活动,丰富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部调研问题整改,统筹做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支持推动涟钢超低排放改造,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连续3年达到Ⅱ类标准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PM2.5浓度等指标持续改善。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扎实推进平安娄底、法治娄底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坚持“预警为先、避险为上”,打造“三个一律、五个到位”防汛抗灾体系,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四五”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于全市上下的接续努力和共同奋斗。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娄底新篇章!

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

图片 4.png

中国日报记者:近几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请问娄底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图片 5.png

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娄底市以创新驱动、资源整合与跨界融合为着力点,在文旅融合领域成果丰硕,绘就产业兴、文化盛、民生乐的崭新画卷。

一是产业规模扩容,市场活力迸发。娄底文旅市场“量质齐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接待游客4494.73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41.55%;旅游总收入428.99亿元,增长24.95%。文体旅活动成为消费新引擎,“材料谷杯”足球对抗赛(娄超)作为标杆案例,以“足球+文旅”模式撬动消费6亿元,形成“赛事引流—商圈转化—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夜间消费、体彩销售额均有显著增长。

二是文化资源深挖,融合亮点频现。文物保护与红色资源挖掘力度加大。全市投入5642.28万元专项资金,实施33个项目,新增4处博物馆(纪念馆)。双峰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成为湖湘文化地标,全市红色旅游景点年接待研学游客超50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非遗传承创新路径拓宽,构建“非遗 + 旅游”体系,年吸引游客超300万人次,梅山棕编等项目获评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娄超”赛事打造文体旅融合新IP,组织8支球队16场比赛,开发票经济平台,带动消费6亿元,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2000万人次,话题浏览量超2亿次,“钢铁之城·硬核娄底”频上热搜,形成“赛事+文化+产业”传播矩阵。

三是惠民措施精准,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建成“悦美娄底”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50余处,市文化中心数字化图书馆、文化馆开馆运营,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和年人均接受文化服务次数居全省前列。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创新举办首届娄底文化艺术季活动,“四季村晚”年举办160余场,“戏曲进乡村”年演出500-700场,惠及群众超200万人次。组建238支文旅志愿服务队伍,招募1.5万名志愿者,培育多个品牌,年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

四是跨界融合多元,动能转换显著。娄底推动文旅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农旅融合中,全市33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6家星级民宿,新化红茶、新化黄精、青树坪米粉等农特产品借旅游东风声名远播;工旅融合方面,以高强钢、硅钢、汽车钢制造为新引擎,打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新线路,冷水江锡矿山实现转型,锑都煤海成为旅游新地标;康养旅居潜力显现,涟源龙山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体旅融合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成风尚;紫鹊界农耕文化研学、湄江地质研学等研学旅游品牌初见成效。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58亿元,219家规上文化企业入统,推进28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106.53亿元,多个景区获评高星级,娄底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我就介绍这些,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注!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娄底赏美景、尝美食、品文化。

微信图片_20251105201329_89_21.jpg

凤凰网湖南记者:“十四五”期间,娄底在重大项目投资上持续发力,请问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投资等方面,娄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图片 7.png

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曾晚生:大家好!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娄底始终将重大项目投资视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坚定践行“项目为王”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以扎实的投资力度,交出了一份既具“厚度”又有“温度”的发展答卷。

首先,产业集群发展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我们将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一号工程”,成功争取到省政府22条专项支持政策赋能,提前布局“三钢三电一钛”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投资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提升至77%和19%,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其中,湖南宏旺、涟钢1580、VAMA二期、涟钢冷轧硅钢一期等4个百亿级项目落地投产,成为营收增长的“主力军”。“三电”产业更是迎来“签约潮”,累计签约14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46亿元,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钛材料全产业链加速成型,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233.6亿元,包括投资50亿元的湖南宏旺钛材料、30亿元的五江集团配套能源保供、20亿元的福建允升钛复合材料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材料谷”的产业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正逐步成为娄底产业发展的“闪亮名片”。

其次,“立体交通网”畅通了“发展动脉”。我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全力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使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公路方面,G60醴娄复线、G59官新高速、S50龙琅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G60娄底—洞口扩容工程即将开工,桥白、桃冷邵高速也纳入省高速公路规划,公路网络日益完善。铁路方面,洛湛铁路益娄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开工,呼南高铁益娄段可研设计已经完成,长韶娄高铁纳入省级重点前期工作计划,娄底将成为沪昆、呼南两条高铁主干线交汇的枢纽城市。水运方面,涟水复航工程纳入《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升级为省管航道,“黄金水道”的价值即将释放。航空方面,桥头河通用机场作为全省次中心通用机场已建成运营,娄底民用机场完成预可研批复,“空中通道”加速贯通。如今的娄底,“公铁水空”多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成型,不仅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更为产业布局、物资流通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娄底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展望“十五五”,娄底将继续把“项目为王”理念深植于心、笃见于行,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以源源不断的项目增量、投资增量,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娄底注入持久动力。

微信图片_20251105202430_90_21.jpg

人民网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娄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微信图片_20251105210356_347_216.jpg

娄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刘辉: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推动民生实事补短提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就业饭碗端得更稳。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5%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五年开出全省首趟农民工返岗专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9万人。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36亿元,为企业减缴失业保险费8亿多元,完成政府补贴性培训15万人次。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建成零工市场15家,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超千场,发布岗位61万余个。

二是社会保障网织得更密。社保是民生之基,我们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扩面提标,在职参保人数分别达177.24万、35.54万和33.59万。我们确保了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老百姓的“养老钱”更有保障,连续21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021年的每月113元提高至176元。创新开展“温暖社保”行动,推行“社银合作”“档案预审”等便民举措,打造暖心服务品牌,市社保中心先后获评“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和“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

三是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率先推行劳务派遣、特殊工时“即来即办”审批,建成全国首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每月1800元。持续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全省率先设立“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建立欠薪防控闭环体系,累计为17974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1.9亿元,根治欠薪工作在国、省考核中屡获优秀。

四是民生福祉成色更足。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累计实施重点民生项目430余项,总投资近320亿元,交上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在医疗卫生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惠及118万居民,为4万多名新生儿提供免费疾病筛查,守护生命起点;为5436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点亮成长之路。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全市投入教育资金16.6亿元,新增学位8万余个,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公平、赢未来。在兜底保障方面,城市低保标准从每月550元提高到7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4356元增至5820元,稳稳托起困难家庭的生活底线。为4500多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让养老不离家、服务送到家;完成490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减障碍、添便利”。在基础设施方面,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42个,惠及14.3万余户家庭,让老居民乐享新生活;完成“三路”建设1504公里,畅通城乡发展脉络;新增蓄水能力1953万方,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4.7万亩,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丰收夯实基础。如今,娄底正变得越来越宜居、越来越有爱,幸福娄底的温暖底色正在不断铺展。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切,补齐民生短板,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努力让娄底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微信图片_20251105201326_88_21.jpg

香港商报记者:刚才发布词中提到娄底将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确立为全市“一号工程”,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图片 11.png

娄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小兵:感谢您的提问。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是娄底在“十四五”期间贯彻落实全省“三高四新”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特别是,2024年以来围绕“三钢三电一钛”的产业布局,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产业能级上以“三钢”(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为主全面改造提升千亿级钢铁新材产业,目前已建成国内重要的硅钢基板基地、国内领先汽车用钢生产基地、亚洲最大高强钢生产基地,形成了450万吨硅钢基板、200万吨汽车用钢、100万吨高强钢产能,核心企业华菱涟钢的高端品种钢占比已大幅提升至81%;以总投资199亿元的涟钢电磁、湖南宏旺等4个硅钢项目为依托,培育壮大硅钢下游“三电”(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产业,2024年“三电”产业实现产值240亿元。立足稳定的原料供应、可靠的加工能力、充分的市场前景,在“十四五”末期选定钛产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投资50亿元的湖南宏旺钛材项目也已开工,为我们“一钛”产业布局落下关键一子。

在项目招引上精准把握硅钢市场渐趋饱和的发展态势,以硅钢下游“三电”产业为招商重点。2024年,我们签约“三电”项目73个,引资279.22亿元,开工建设(含投产)“三电”项目60个;今年1-10月,势头不减,新签约项目67个,金额达到281.45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招商引资的总额,新增开工建设(含投产)项目47个。这背后是我们坚持用全产业链思维,笨办法招商在全国各地寻找目标企业,2年内组建8支小分队外出招商超900次,对接企业3840家。同时,通过“链长+链主”机制,成功推动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引进了28家上下游配套企业。

在链条构建上,在紧邻涟钢的娄底经开区,分两个片区集中规划建设30万㎡硅钢产业园、16.6万㎡电机产业园,打造“15分钟车程”产业聚集区。目前,2个园中园已集聚“三电”项目75个,粗钢、硅钢基板本地消化率分别达100%、65%,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产业体系,形成集群效应。

在营商环境上,我们跑出了“娄底速度”。推行“保姆式”服务,为项目配备帮办专员,使得“三电”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40%以上。创新金融扶持,推出“三电贷”“三电担”,为企业授信20.2亿元。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信任票,湖南金磁、宏旺等企业持续增资,在娄底累计扩产投资达84.7亿元。

总的来说,娄底“材料谷”的“四梁八柱”已经立起,下一阶段,我们将以“三钢三电一钛”的产业发展为重点,再出发再聚焦再突破,为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娄底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罗 子依 丁欣艺

编辑:李响炮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646955/97/154097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