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战友们注意!你已进入乡村振兴“新地图”!
钢枪在手?他们是保家卫国的铁血长城。
锄头在手?他们是田野乡间的超级“尖兵”!
在娄底这片热土上,有一群“最强王者”切换了战场——从军营到村庄,ID没变:“兵支书”!军装虽脱,但BUFF满格:纪律性MAX!执行力MAX!奉献值MAX!
他们不搞“纸上谈兵”,玩的是实打实的“野区发育”!八一来临,红网记者深入娄底一线,看“兵支书”如何用军营智慧破解乡村难题!听乡亲们真情实感的点赞!拍下村庄肉眼可见的“颜值+实力”双升级!
这波报道,不唱赞歌,只讲故事!故事里,有泥土的芬芳,有奋斗的汗水,更有退役军人们那颗永远在线、永不掉线的赤子之心。他们正用行动证明:最硬核的“军魂”,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照样能CARRY全场!
坐标:娄星区水口村
关键词:致富带头人 科技种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罗子依 肖默西 刘丹艳 摄影 方祥文 实习生 邹慧怡 丁欣艺 通讯员 常彬 娄底报道
在娄星区石井镇水口村的智慧果园里,记者见到了这个正在查看桃子长势的“兵支书”谢时文。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面庞黝黑,脖子也被晒得微微发红,这位老兵是水口村智慧农业的“领头人”。
“三无村”来了个“谢较真”
2017年,想要谢时文当水口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他自己正在接工程,生意干得有声有色。“一开始,我心里确实打鼓。”为啥不愿意回村干?谢时文向记者道出原委。
当时的水口村要啥没啥,人心不团结不说,村里还欠了一屁股外债。有一份赚钱的事业,谁又愿意收拾一个“烂摊子”呢?可是,谢时文在认真考虑了一番后,还是同意了。有人问他为啥,他说:“就像是军人接到了命令,没有不服从的道理。”
谢时文的第一枪,打向了涣散的军心。
谢时文接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棘手的“战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欠着一屁股外债,人心涣散如沙。更棘手的是产业——“无资源、无产业、无环境”的“三无村”,名副其实。
老秘书聂清芬直言不讳:“他一来就立规矩,我们这些老同志心里真不服气!”在她看来,这个“新兵”对村里情况一无所知。
谢时文召集老干部、老党员开会,新规一条条定下,回应他的却是沉默与怀疑。部队教会他“不抛弃、不放弃”。他转身扎进村干部堆里——挨个谈心,敞开心扉解疙瘩;对着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他低下姿态虚心求教;定下的规矩,自己先立正站直,绝不逾越半步。
真诚终能破冰。“谢支书的真诚和能力,我们有目共睹,”聂清芬态度180度转变,“他真是来干实事的,我们当然支持!”一盘散沙重新凝聚。2019年,水口村党支部被娄底市委组织部列为“五化”建设先进党组织,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谢时文了解水稻生长情况。
美丽屋场的“百日攻坚战”
刚整肃完“后方”,攻坚战的号角又吹响了。
2019年,湖南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启动,谢时文毫不犹豫地接下军令状:“任务接了,没有退堂鼓,干呗!”
三个月,从启动到验收!他火速排兵布阵,党员干部划分为四个工作组,责任到人,进度日清周结。困难却像地雷般潜伏——村民李建国在广州打工,他家的空心房正位于规划中的美丽屋场区域。村里沟通多次,他硬邦邦地顶回来:“别人出6万我都没卖,凭啥免费拆?”
谢时文拿出了战场攻坚的韧劲。电话沟通一次次拨向广州,情、理反复讲;他还发动李建国的亲友“助攻”。整整一个月的“拉锯战”,李建国最终松口:“谢支书说得对,建屋场是惠及子孙的好事,我支持!”这块“硬骨头”啃下,水口村终于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增家塘美丽屋场荷花摇曳,成了村民纳凉闲话的好去处。
谢时文走访群众。
智慧果园里的“科技练兵”
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是谢时文心底最硬的指标,也是他最大的“战场”。面对村里废弃砂场留下的“伤疤”和产业空白,他苦苦思索破局之道。
“向荒土地要效益!”谢时文下了决心。第一步,光是“养土”就花了整整三年,硬是把砂场废墟改造成了能孕育希望的沃土。依托当地依山傍水、光照充足、水土丰美的生态优势,他带领村民坚持生态优先,赋能绿色发展。2023年,水口村成功引进旺新农业有限公司,以创新模式与先进科技为核心,打造现代农业标杆。
时间来到2025年盛夏——谢时文当初种下的希望,已结出累累硕果!
走进占地300余亩的智慧果园核心区,眼前的景象令人振奋,土地平整,果树成行,金灿灿的黄桃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甜蜜果香,距离娄底市区仅15公里的这里,正迎来它名副其实的“高光时刻”。
果园负责人李忠诚顶着烈日穿梭在果树间,脸上是藏不住的丰收喜悦:“看!现在果园里最耀眼的‘明星’就是这黄桃!酷暑天我们每天走上几万步精心照料它们。后面啊,蜂糖李、香妃橙、中秋砂糖橘、冬雪桃等20多种特色水果都排着队成熟呢,保证一年四季,咱们果园都飘着果香!”
谢时文与智慧果园的果农交谈。
这已不仅仅是个果园。这里完成了示范园的申报立项,建设了80亩科技型智慧果园和120亩共享菜园,是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劳动教育体验基地、亲子采摘乐园于一体的“甜蜜综合体”。昔日“荒土地”蝶变为今日“智慧果园”,释放出巨大的产业效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集体占股30%,年保底分红超5万元收入持续增长。
“土地租金+果园务工+产业分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大有作为”,村民腰包鼓了!
城乡互动更活了。这里已成为娄底及周边市民暑期亲子采摘、亲近自然、感受科技农业的“网红”目的地。亲手摘下饱满多汁的鲜桃,成为夏日最甜蜜的收获,也是一堂生动的田间自然科技课。
“这几年,我从‘新兵’磨炼成了‘老兵’,”谢时文站在挂满果实的桃树下,目光扫过热闹的采摘人群,“甘于奉献、不计得失,这是部队烙在我身上的印记。看着荒滩变果园,乡亲们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笑脸,就是给我的最高勋章!”
村民曾爱莲的笑容印证了这一切:“谢支书非常关心我们,责任心强,我们现在的生活,感觉很好很幸福!”
从军营到田埂,再到这片飘香的智慧果园;从整治涣散组织、建设美丽屋场,到让废墟重生、变荒地为“甜蜜金矿”。谢时文身上的迷彩色或许已褪,但骨子里那份“排头兵”的担当、韧劲与开拓精神,早已化作水口村的红瓦白墙、累累硕果、村民舒展的眉头和果园里欢快的笑声。
当2025年的阳光照耀着挂满枝头的金黄果实,这位“老兵”带领乡亲们奔向更美好生活的新冲锋,正如同这满园果香,愈发醇厚,生机勃勃。
来源:红网
作者:罗 子依 肖默西 方祥文 刘丹艳 邹慧怡 丁欣艺 常彬
编辑:李响炮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