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兵支书④|虎塘村的“三牛书记”黄水堂:犟得值 拼得值
2025-08-08 11:52:08 字号:

兵支书④|虎塘村的“三牛书记”黄水堂:犟得值 拼得值

编者按:

钢枪在手?他们是保家卫国的铁血长城。

锄头在手?他们是田野乡间的超级“尖兵”!

在娄底这片热土上,有一群“最强王者”切换了战场——从军营到村庄,ID没变:“兵支书”!军装虽脱,但Buff满格:纪律性Max!执行力Max!奉献值Max!

他们不搞“纸上谈兵”,玩的是实打实的“野区发育”!八一来临,红网记者深入娄底一线,看“兵支书”如何用军营智慧破解乡村难题!听乡亲们真情实感的点赞!拍下村庄肉眼可见的“颜值+实力”双升级!

这波报道,不唱赞歌,只讲故事!故事里,有泥土的芬芳,有奋斗的汗水,更有退役军人们那颗永远在线、永不掉线的赤子之心。他们正用行动证明:最硬核的“军魂”,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照样能Carry全场!

微信图片_2025-08-08_091553_834.jpg

坐标:双峰县杏子铺镇虎塘村

关键词:“三牛书记”“拼命书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罗子依 肖默西 刘丹艳 摄影 方祥文 实习生 张雨晴 通讯员 常彬 李建杰 娄底报道

虎塘村的荷花又开了一年。

微风翻卷着荷叶,游人举着手机追着花拍,村民陈翠峰在荷塘边散步,脚边是“白改黑”的柏油路——十年前,这里还是踩一脚就冒灰的土石路。

“以前这条路下雨又是水又有泥,走路不方便,现在又宽敞又明亮,大家出行方便了!”

这路,这景,都是双峰县杏子铺镇虎塘村党支部书记黄水堂“犟”出来、拼出来的。这位被村民喊了十几年“犟书记”的汉子,其实还有两个更响的名号——“拼命书记”,以及2019年双峰县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2021年双峰县优秀共产党员的获得者。

微信图片_2025-08-08_092659_912.jpg

认死理的“老黄牛”

黄水堂的“犟”,是刻在骨子里的。

上初中时,同学误会他的牛把邻居的庄稼弄坏了,他硬是拉着同学,牵着牛,蹲在田里核对“齿印”。“不是我的牛啃的,就得说清楚。” 伙伴们说他“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但他心里有杆秤:能让他回头的,从来不是“南墙”,是真理。

后来到了部队,这股“犟”变成了不怕死的拼劲。战场上,他总是冲锋在最前面冲锋,硝烟没磨掉他的棱角,反而让他更认一个理:“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战后,他因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班长。

1985年退役后,他去广州打工,日子过得滋润。直到2010年7月25日,虎塘村地质沉陷的消息砸过来。“我是退役军人,家乡需要我。”他丢下手头的活,连夜往回赶。

有人劝他:“外头挣得多,回去干啥?”

他梗着脖子:“挣钱重要,还是乡亲们的房子重要?”

从裂缝里闯路的“拓荒牛”

回来的虎塘村,是个烂摊子:167家房屋开裂成危房,450亩水田漏水绝收,村民只能临时住帐篷、投亲靠友。

黄水堂成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带着人干。

2012年,他天天到受灾农户家做工作:“土地不平整,咋耕地?”近800人的受灾区,涉及到大花、大华、江华等8个组,他磨破嘴皮子做工作,不到一年,450亩受灾耕地98%以上得到恢复平整。村民们扛着锄头下地时,有人给他递烟:“黄书记,你是真能磨。”

2013年,他盯上了村里的路,7公里村级公路要硬化,有人不理解,几次三番阻工。他与村支两委白天黑夜,几十趟下来,村民被他的真诚打动:“黄书记,你拼成这样,我们信你!”公路顺利硬化那天,他蹲在路边摸了摸新路面,笑了。

这股“拓荒牛”的闯劲,一拼就是十四年。2014年,他争取200万资金,让1200人喝上干净水;2015年,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起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跳广场舞;2022年,村主干道“白改黑”,100多万投入让柏油路面连起家家户户;2024年,安置新区新建的公厕干干净净,赶集的老人小孩再也不用到处找厕所。

他说:“别人都说我犟,可犟的方向对了,路就宽了。”

2.jpg

对人软心肠的“孺子牛”

黄水堂的“硬”,是对事;“软”,是对人。

上升组的葛配青记得,四年前孩子大面积烫伤,是黄水堂开车飞奔娄底:“他喊着‘娃要紧’,油门踩到底。”

宋家组的老人宋天忽膝下无子,危房改造款下来了却没人帮忙修。黄水堂撸起袖子:“我来!”设计、买材料、请工人,全程包办。老人住进新房那天,感动得要向他磕头致谢。被他一把扶住:“这是我该做的。”

他的温柔藏在日常琐碎里。谁家日子紧巴要找活,他记在心上四处留意;哪个老人要从镇卫生院转去县医院,他搭把手办手续。

两个女儿总说:“爸从不凶我们,要啥给啥。” 这份对家人的软,也是对村民的真——正因为把大伙当家人,他才敢拼敢闯,不怕得罪人。

3.jpg

让土地长出“金子”的“拼命劲”

“脱贫不是终点,是起点。”黄水堂的“拼命劲”,又瞄准了让乡亲们富起来。

他和村支两委合计,把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工匠师傅通过劳务输出的形式,输送到城里开店或务工,解决了85户经济收入问题。把养殖能手组建成合作社,56亩水田的刘习完年收入26万,笑得合不拢嘴。

2017年当选村支书后,黄水堂更拼了:牵头成立双峰县渔乐种养合作社,自筹资金建太阳能发电项目,引进养鸡场……

昔日的沉陷区荒芜地,如今立起了现代生态项目。村民胡胜平在安置区建起三层楼房,老公教书、儿子当兵,她带着孙子逛荷塘:“当时住帐篷哪敢想,现在过得比城里人还幸福,多亏黄书记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儿!”

5.jpg

把日子过成诗的“新虎塘”

虎塘村的变化,藏在细节里:文化广场上,歌舞队敲着大鼓;荷塘边,游客举着相机;柏油路上,电动车跑得轻快。

他还是老样子,穿着胶鞋在村里转。有人说他“不讲究”,他摆摆手:”磨破嘴皮子,不如带领乡亲们干出好日子!”至于干过的事?他挠挠头:“我们只知道埋头苦干,没想过考虑要留什么资料。”

可虎塘村的每一朵荷花、每一寸土地、每一张笑脸,都是他最好的“资料”。

来源:红网

作者:罗子依 肖默西 刘丹艳 方祥文 张雨晴 常彬

编辑:李响炮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