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是管出来的”系列评论之一——软的文明需要硬的规则

现实生活中,景区涂鸦,高铁霸座,医院里打人,飞机上抢食,乃至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有些人一边痛恨这些陋习,一边在自觉不自觉中“随大流”,成为陋习群体中的一份子。

这种人在私人圈子、熟人堆里,也许讲规则、守规矩,貌似“谦谦君子”;可一旦这种圈子扩大到公共领域、陌生人环境,面目一下变得“狰狞”起来,行为也一下子变得“粗鄙不堪”。这种表里不一、亲疏有别的行为,正是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德”的表现,是一种“伪善的文明”。现代社会也是陌生人社会,规则亦是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和相处之道。这一客观现实,不仅要求我们在私人领域、对待熟人关系上要讲规则、守规矩,更应在公共领域、对待陌生人关系上讲规则、守规矩。在陌生的环境,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对待陌生人像朋友那样,但起码要保持基本的尊重,这就是规则的意义,也是文明的底线。

软的文明需要硬的规则。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倡导文明新风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没达到预期。究其实质,主要问题恐怕在于以“精神鼓吹”对“精神建设”,以“软件建设”推“软件提升”,总是认为这种事关市民文明素质的管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思想倡导和精神鼓吹来推进、来完善。其实,这种管治思路的效率却是不高的。在公共管理问题上,必须清楚看到的是,人性的进步和完善从来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以硬件建设来推进人的素质提升,这或许会是一种更具效率的管理手段。

当前,娄底进入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冲刺阶段。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个面子,而是要通过创建过程,不断推动娄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出台了一些规定和办法,给不文明者设立了一道规则边界,明确了不文明行为实施的具体后果。这些制度,激发了人们的文明意识,固化了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最终能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为营造文明环境、涵养文明新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有规则意识,才会有文明市民。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套用梅先生的话,“所谓文明城市者,非谓有高楼大厦之谓也,有文明市民之谓也。”作为市民,我们要深知,一个人对待规则的遵守态度,标志着这个人的文明修养水平;一个城市对待规则的遵守程度,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心中有规则,城市才能更文明。

来源:娄底日报

作者:娄底日报评论员

编辑:袁雅琴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