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禽业正在对肖龙澍进行养殖技术跟踪指导。
丰收之时,农户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是一只从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杯子。
红网时刻娄底12月24日讯(记者 周杰 谭卫丰) “最开心的是学到了技术,今后的生活就有盼头了。”在涟源市荷塘镇崇山村,贫困户肖龙澍脸上露出了憧憬之色。
今年5月,贫困户肖龙澍通过做学徒的方式,在涟源市天柱山禽业学习养鸡技术,三个月后,他又将全部的工钱换成了一千只鸡苗,开始了他的脱贫致富之路。
近年来,涟源市政府依托本地资源、构建涟商扶贫通道,瞄准贫困人口、改革帮扶方式,让贫困户有了“盼头。”
“四轮驱动” 推动社会扶贫“车轮”
“作为企业家,我们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涟源市扶贫产业园内,康麓生物的负责人肖元成这样说。
位于涟源市经开区的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勇担社会责任相结合,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通过委托生产、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方式,与45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扶贫协议,实现了让“荒山变银行、农户变股民、农民变工人”的转变。
其实,这样的企业,在涟源市还有很多。
近几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致力打造“政府主导、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创新举措”的社会扶贫四轮驱动马力,注重“社会力量最大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对接帮扶精准化”,确保帮扶对象全覆盖,贫困需求全对接,帮扶内容全触及。2014-2019年,全市共接受社会爱心捐赠23551.08万元、捐赠物质115632件。社会扶贫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涟源脱贫摘帽和经济发展有力的“助推器”。
用活“土”资源 解决“老”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是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近年来,涟源市政府把握脱贫要点,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立足本地企业,带动扶贫就业,盘活本土资源,建立“政府扶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重点产业扶贫体系,共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0家、娄底市龙头企业53家。
通过对接本地龙头企业,找准帮扶切入点,创新帮扶方式,把贫困村和贫困户“有什么”“缺什么”与帮扶企业“需要什么”“能给什么”充分对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从根本上实现扶贫由单纯“输血”向“造血”转变,用“土方子”彻底打通了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周杰 谭卫丰
编辑:周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