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年党史中的娄底印记

湘中娄底,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楷模。正是这些红色精神激励着无数娄底儿女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用饱满的热情与执着的奋斗,在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娄底印记。

以史为鉴,重温百年波澜壮阔史诗。3月19日上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来到双峰县举行。之所以选择双峰,是因为双峰红色基因厚重,是蔡和森、蔡畅同志的家乡,是抗战时期中共湖南省委坚持斗争时间最长的地方。重温红色历史,就是为了追寻革命先辈事迹,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革命理想高于天,敢教日月换新天”

1919至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28年浴血奋战,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转折。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和成熟的过程,其中蔡和森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作为毛泽东和蔡和森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曾这样称赞二人。当年从双峰走出的蔡和森,与毛泽东等人发起成立新民学会,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中国革命也在新民学会这个“星星之火”推动下成燎原之势,渐渐燃遍全中国。

早在1920年9月,蔡和森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详细地阐述了成立共产党及其国际组织之必要,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现在党史界公认,在我们党内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词的,首先见于文字的就是蔡和森同志。

蔡和森也是我们党内第一个系统宣传列宁建党学说的人。1920年,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刻苦学习法文,不到半年时间,凭借一本法华字典,读了上百种法文小册子,“猛看猛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等,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把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信详细介绍给在国内的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在国内迅速传播。此外,我们党的第一部党史也出自蔡和森,是1926年他在莫斯科大学所作的讲演,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

1921年底,蔡和森归国后,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了《先驱》和《向导》周报的主编;是党的二大至六大的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共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等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娄底革命先烈和优秀共产党人与全国、全省仁人志士一道,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书写了“革命理想高于天,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歌。这一时期,娄底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工人党员———李中(双峰县石牛乡采桑村人),成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支部———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涌现了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向警予(蔡和森的妻子),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和卓越领导者蔡畅,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唯一一位非党人士、“革命的母亲”葛健豪,长征开路先锋、开国上将李聚奎,阻击英雄、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开国中将陈正湘,白衣卫士、开国少将姜齐贤,红军“虎将”贺国中,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一大批英雄人物。

“霸得蛮吃得苦,再走长征二万五”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这一时期,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发扬“霸得蛮吃得苦,再走长征二万五”的拼劲干劲,围绕省委提出的“发展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3年内基本上实现农业半机械化和部分实现机械化”“掀起农业生产高潮”等战略任务,做了积极探索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水稻推广“常规品种改杂交品种”,培育出邵梗2号、涟梗3号、矮密早不育系等优良品种,亩产最高达500多公斤。工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发展,人造金刚石钻探、螺旋紫铜管风口、碳素冷捣料先进技术均为国内首创。比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境内建成湘黔、娄邵铁路和33条厂矿专用铁路,建成2条国道、6条省道、64条县道和40个客货车站,为当时娄底域内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并惠及至今。

这一时期,是“百废待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艰辛过程,也是无数干部群众筚路蓝缕、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奋斗历程,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发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娄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市情实际的发展路子。

1978年10月,娄底地委在全省率先开始真理标准的讨论。特别是1999年撤地设市后,同年7月,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的新娄底;

2003年12月,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围绕“一个追求”(与时俱进、后发赶超),推进“四个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速“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6年9月,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

2011年9月,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两型引领、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通过历届市委的接续奋斗,娄底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从温饱不足到人民幸福的伟大跨越,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娄底与全国、全省一样,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娄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人均GDP由3万元迈上4万元。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娄底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和贫困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43.4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9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了高速县县通,娄底大道总体贯通,自然村基本实现水泥(沥青)路“组组通”,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率、光网通达率和4G网络有效覆盖率均达100%;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454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小孩“应学尽学、应资尽助”,资助困难学生203.17万人;公共医疗服务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全部纳入医保,在全国首创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卫生室空白村全面消除……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蔡和森首倡成立中国共产党,到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组织———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成立;从娄底地区设置和娄底市建立,到当前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和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我们走过了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发扬蔡和森、蔡畅、李聚奎、成仿吾等娄底籍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乘风破浪、奋勇向前,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贡献娄底力量,以实干实绩告慰先辈先烈。(作者 邹武雄 彭敏)

来源: 红网

作者:邹武雄 彭敏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2021/04/05/915727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