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化:与清明有关的梅山民俗

  清明一天天临近,祭祖怀旧的思绪越来越浓,在梅山大地,许多的民俗与人们的生存条件有关,比如杯子糕、马练王、纸钱界等。

  近日,笔者查阅资料,走访有关民俗研究者,旨在揭秘梅山清明节民俗的渊源。

  新化杯子糕,来源于祭祀

  新化杯子糕,著名美食作家巴陵在《新化杯子糕》中写道:“杯子糕并非菜肴,而是一道具有新化特色的糕点、小吃,貌似元宝,大小和婴儿的拳头差不多,颜色透亮,质地细腻白嫩,口感香软,略有粘连。杯子糕又叫肚脐糕,因为杯子糕表面有一个凹进去的圆眼,像人肚皮上的肚脐眼,所以孩子们称它为肚脐糕。杯子糕按颜色分两种:金元宝和银元宝;金元宝以红糖和米糖调色,银元宝用白糖或糖精和面制成。”

  新化县城最有名的杯子糕是南门下曾氏杯子糕,最普通的是向东街,在几家面馆附近,有三四家做小吃的,他们也生产杯子糕,有凹凸两种,凹形称为肚脐糕,质密而嫩,嚼如清炖蹄筋;凸形称杯子糕,满是蜂巢气眼,耐嚼爽口。

  文章中说:“杯子糕最好吃的时候是蒸熟刚出笼的时候,蒸笼上还冒着热腾腾的蒸汽,飘散着香喷喷的气味,杯子糕看上去有点胖乎乎,摸上去颤巍巍的有点弹性,粘在手上黏答答,送进嘴里轻轻咬一口,甜津津的味道渗满口腔,含在嘴里怕融化了,舍不得吞下去。我们把这种极品杯子糕视为珍品,是儿孙孝敬老人的礼物。”

  “在新化,杯子糕最早不是下茶填饥的糕点,是用来祭祀鬼神和祖先的供品。据传宋神宗熙宁五年,潭州大将经略梅山,征服蛮王置新化县,设罹天大醮超度战死冤魂,杯子糕即已出现在供桌上。”

  “我小时候,住在新化县圳上镇,每年春冬两次祭祀家庙,母亲都要准备斋席、供品,有杯子糕和斋粑,还有可以插得进筷子的整猪头。斋粑和杯子糕在祭祀完后,父亲不带回家,散给小孩子们分享。”

  马练王、纸钱界,与清明有关

  梅山山高水陡,沟壑纵横,常年湿气瘴气弥漫,过去加之经济和文化卫生落后,一种保健医疗的饮食慢慢兴起。比如在菜中加上山胡椒油、辣椒等,有去湿清神的作用,特殊的环境和饮食,造就了梅山人血性的特质。

  据史料记载,南宋景炎2年3月,新化农民张虎起兵抗元,统帅威猛的梅山骑兵,长驱直入。一举收复新化、宁乡等县,后遭元朝重兵镇压,张虎不屈而死。元人为防梅山骑兵东山再起,在梅山地区大肆杀马,杀完马之后杀牛。于是产生了“三合汤”地方美食。

  史料记载:明代正德年新化大饥,民以草根树皮为食,李再万的祖父客居新化县紫鹊界的玄溪,李再万在紫鹊界地区,聚集溆浦、新化数万“傜獠”起义,所向披靡,被俘杀后,又推李再昊等与官府抗衡,先后抗战长达70年。

  研究梅山文化的有关人士认为:宋、元、明三朝,紫鹊界一带瑶民起义不断。传说中死伤千万,尸骨撒遍紫鹊界。瑶人为了纪念心中的英雄和死去的亡灵,每当清明节以及阴风怒吼的天气,就在紫鹊界地区摆设杯子糕、马练王等祭品。而“马练王”取自历史上训练梅山骑兵的“长官”的名字。

  祭祀完后,就是山民的“挂青”,挂一种打上密密麻麻钱币的毛边纸,风一吹,漫山遍野红的、白的纸钱漫天飞舞,加上难懂的梅山山歌中的唱词和曲调,显得既悲凉又隆重。

  直到今天,上了年纪的人,仍称紫鹊界为纸钱界。随着国泰民安,新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紫鹊界”谐音为“纸钱界”,取“紫鹊高飞”之意,8万亩洋洋洒洒的梯田,春天里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红网娄底站

作者:邱向明

编辑:谭卫丰

本文为娄底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rednet.cn/content/328/2017/0317/13871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万宝新区
  • 重要新闻
  • 平安娄底
  • 乐游娄底
  • 质量娄底
  • 治超
  • 公示公告
  • 时评
  • 专题
  • 国内
  • 区县(市)
  • 部门
  • 经济
  • 民生
  • 活动
  • 商圈
  • 红视听
  • 汽车
  • 房产
  • 企业
  • 健康
  • 教育
  • 发现娄底
  • 文化
  • 时政
  • 融媒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娄底站首页